三地银保监局长谈行业十年之变:高质量发展闯新路 风险防控守底线

郑州千韩瑜伽教练培训学校 http://www.qianhanyujia.com

  7月12日,湖南银保监局局长向恒、新疆银保监局局长赵巍和深圳银保监局局长张利星在银保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结合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十年发展,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金融改革开放的情况以及监管的具体举措进行了详细介绍。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由于湖南、新疆、深圳三地的经济结构不同,地方金融行业发展的侧重点也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成为了支持地方产业的一股重要力量。银行业保险业十年来规模增长较快,在监管的引导下正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转型。同时,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对风险底线的把控,完善制度和压实责任并举。

  湖南:存款规模超6万亿元打造制造业高地

  “近十年,湖南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增长2.8倍,年均增速15.1%,总量接近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9倍,年均增速11.8%,总量达到了6.7万亿元。同时,保险深度由2.2%上升至3.3%,保险密度由705元/人上升至2278元/人;大病保险从无到有,已基本覆盖全省城乡居民,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覆盖460万人。”向恒表示,湖南的GDP由全国第11位跃升至第9位,这与金融行业的有力支持分不开。

  对于银行业保险业的改革,向恒认为湖南的突破明显。目前,湖南辖内法人银行全部完成了股权托管,市县农信社改制也基本完成,组建了102家农商行。在机构的门类方面持续丰富,人身保险、民营银行、消费金融等地方法人机构填补了空白。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举措上,向恒透露,湖南地区累计处置不良贷款3363亿元。支持重点企业化解债务风险,累计组建债权人委员会125家,弱化贷款风险175亿元。在全国率先全面取缔P2P网贷机构,推动网贷风险基本出清。“十年来,对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开展了1700多家次现场检查,处罚机构达1000多家次,处罚金额超3.7亿元,处罚责任人超2500人次,保持强监管、严监管的高压态势。”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提出了“三高四新”战略,其中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居首位。

  “我们国家31个制造业大类,湖南全部都有布局。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等相关产业,已成为湖南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向恒称,近年来,湖南工业尤其制造业发展整体良好,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今年一季度,湖南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过28%。

  据介绍,2021年来,湖南银保监局印发3个专项指导性文件,引导全省金融机构围绕湖南建设制造强省“十四五”规划,聚焦12个重点产业集群,“八大工程”“七大计划”等重点项目,领航链主及“小巨人”与单项冠军等重点企业,着力加大资金投入。同时,鼓励机构积极探索建立制造金融事业部、专营机构等,结合主营业务提供差异化服务,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特色金融业务,不断提升制造业企业获得感。

  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达到5230亿元,比年初增长512亿元,同比多增接近200亿元,增速超过22%。其中,全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技术制造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594亿元和817亿元,占比分别达到49.6%和15.6%。

  截至一季度末,湖南地区银行业的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75.7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2.1亿元,不良率1.5%,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同时融资成本持续走低,一季度发放的制造业贷款年化利率只有3.91%,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

  新疆:同向翻番丝绸之路新机遇

  “新疆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的情况和全国的形势保持一致,同向翻番,这是核心词。”赵巍表示,近十年来,新疆银行业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增加,贷款年均增速保持在14%以上,远高于同期新疆GDP增速。各项贷款主要以中长期贷款为主,余额占比持续保持在60%左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近年来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据介绍,截至6月末,新疆银行业资产总额3.9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78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8万亿元,较2012年末分别增长132.84%、124.92%、225.07%。截至5月末,保险业资产总额1889.03亿元,保费收入408.82亿元,较2012年末分别增长289.44%、244.12%。

  “在新疆地区,存款占比低于贷款占比。按照5月末的数据来讲,新疆以全国1.19%的存款规模,却有1.32%的贷款规模,说明新疆的银行业支持的力度是更大的。”赵巍认为。

  在机构数量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全疆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3755家,保险机构2085家,较2012年末分别增长11.03%、33.06%,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特别是新疆银行的开业为新疆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助力,巴基斯坦哈比银行乌鲁木齐分行运营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提供有效金融服务。

  在风险防控方面,赵巍表示,截至6月末辖区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18%,较5月份的1.23%有所下降。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余额近800亿元,拨备覆盖率239.68%,其中辖区法人银行机构拨备覆盖率211.41%,具有较强的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

  实际上,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腹地,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就在乌鲁木齐,新疆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边境线最长、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古代丝绸之路沿天山南北横贯整个新疆,新疆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

  2020年9月,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国家部委、央企、金融机构均出台了支持新疆发展的有利政策。

  赵巍透露,截至5月末,新疆辖区内银行机构支持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及国际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等重点领域涉及项目1711个,表内外融资余额4848.68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91.76%。保险机构提供风险保障达9057.61亿元,同比增长158.86%。从整个新疆的经济发展的趋势来讲,今年一季度新疆GDP的增速是7%,罕见地领跑于全国各省区市的增长速度,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银行业保险业的大力支持。

  据了解,目前新疆银保监局正在积极推进9家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总行与自治区和兵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对接自治区重点项目投融资,2022年9家机构计划授信总额在疆超700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基础设施建设曾经是新疆特别突出的短板,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新疆银保监局积极引导各银行保险机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点,创新“新基建”金融服务,积极通过“融资+融智”“表内+表外”等创新方式,多渠道、全方位提供资金支持。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银行机构支持交通枢纽中心项目425个,融资余额2339.46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132.44%;保险机构提供风险保障279.13亿元,同比增长193%。

  “上个月和田到若羌铁路开通运营,全世界第一个环沙漠贯通的铁路在新疆南疆建成了,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实现闭环,全程2712公里,相当于广州到沈阳的距离,在沙漠戈壁中修通这么一条铁路是相当不容易的。”赵巍表示。

  此外,在支持“两区”建设融资上,新疆银保监也加大引导金融支持“两区”建设。截至5月末,“两区”建设融资余额近428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79.23%;对于国际物流枢纽、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重点产业发展,银行机构提供的融资余额也达到了148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137.33%。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推动新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新疆发挥‘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桥头堡作用。”赵巍称。

  深圳:加大湾区开放跨境理财通资金汇划超4亿元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深圳银保监局不断推动金融业开放政策在大湾区落地落实。”张利星表示,目前,深圳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已形成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外资金融机构体系。深圳外资银行中,港资银行的资产规模、存贷款、净利润占比均超过七成,深圳已成为港资银行聚集程度最高的城市。

  张利星介绍,十年间,深圳落地CEPA框架下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全国首批互助保险公司、华南首家台资银行子行,以及刚刚获批的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等一批特色机构,深圳的改革开放“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更加突出。

  张利星指出,深圳金融服务正在迸发新的活力,以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建设,目前各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统计数据显示,十年间,辖区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7%,银行业、保险业资产规模保持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和第二位,各项贷款年均增速15.1%,其中制造业贷款年均增速12.1%,小微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2.3%。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深圳辖区先进制造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绿色信贷增速分别达到27.2%、39.4%和53.7%。

  张利星称,一直以来,深圳发挥着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深圳银保监局积极贯彻落实银保监会金融业对外开放系列举措,加强配套制度建设,积极支持外资机构落户深圳。今年6月,经银保监会批准,香港大新银行在已有内地法人子行的基础上,新设直属分行,标志着全国首家“双牌照”银行正式落地深圳,这是外资银行十年来在深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十年来,外资银行机构业态不断丰富。目前,已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34家银行在深设立了38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其中包括16家港资法人银行及分行。

  此外,据了解,受益于系列对外开放措施,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持续扩大,吸收人民币存款门槛大幅降低,开办人民币业务无需审批。深圳外资银行继续秉承深圳改革开放的基因,开展了第一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参与了第一批QDII试点、完成了第一单区块链跨境人民币信用证交易。这十年间,外资银行纽带作用日益凸显。通过“湾区账户通”,为内地居民在港澳开户、企业在大湾区三地开户提供见证服务。通过“湾区付款通”,累计为2万多笔跨境业务提供快速支付和减免手续费服务。通过“湾区贷款通”,实现三地授信额度共享和快速调拨等服务,累计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100亿元。

  对于跨境理财通的情况,张利星称,自2021年9月试点落地以来,各项工作起步平稳。截至今年6月末,深圳辖区共有24家银行获得试点资格,共开立“跨境理财通”相关账户12560个,办理资金跨境汇划合计4.04亿元,双向投资产品交易额2.37亿元,约占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总量的三分之一。

  “总的来看,‘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落地至今,反响良好,拓宽了大湾区资金跨境流通渠道,满足了粤港澳居民灵活配置金融资产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发展。”张利星表示,深圳银保监局下一步将继续协同各方,抢抓机遇,在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体现“深圳担当”。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