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飞
WangLinfei
个人简历
王琳飞
201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工作室,获学士学位
202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水墨人物工作室,获硕士学位,导师王晓辉教授
获奖经历:
2019
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
2017
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展览作品《粉墨春秋》
获学院一等奖;
获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提名奖;
获西安美术学院“时空留痕—希望之星”奖;
2016
西安美术学院学生作业汇报展二等奖;
“墨韵杯”陕西省大学生书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5
“思宁杯”陕西省大学生书画作品展优秀奖;
2014
《人物半身像》于西安美术学院造型艺术部收藏;
参展经历:
2021
“步入辉煌•共话百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生主题创作展(北京)
凝心聚力跟党走—首都职工庆祝建党100周年综合展太庙艺术馆(北京)
2017
“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八届暨2017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鲁迅美院)(沈阳)
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作品展(西部美术馆)(西安)
2016
陕西省大学生书画作品展(西部美术馆)(西安)
“墨韵杯”书画作品展(部美术馆)(西安)
2015
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国画”——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论文发表:
2021年12月《浅析马克·夏加尔艺术创作中的中国传统意象化造形》发表于《艺术大观》
2022年1月《对“景观社会”的回应与批判——以马琳·杜马斯水墨作品‘约瑟芬’为例》发表于《大众文摘》
毕业创作
作品名称:《坠入》
作品尺寸:240cm×170cm
作品材料:纸本水墨
创作阐述
作品《坠入》以雕塑、人偶模特、电视等元素入画,笔者试图隐喻当下信息时代和历史非网络时代的审美差别,电视和眼睛隐喻大众媒体创造的拟真世界对于现实世界的观看和操纵,高楼大厦隐喻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信息世界”代替了“真实世界”,人们在大众媒体中感知世界,人们在信息世界中同时“观看”和“被观看”,画面中人物形象以女性为主,意在表达女性被媒体传递的信息所规训的审美观念,以及个人对于“真实”的思考。
作品局部
作品名称:《沉默的大多数》
作品尺寸:240cm×240cm
作品材料:纸本水墨
创作阐述
作品《沉默的大多数》中以异化的身体和高楼为主体,身体作为最真实的景观,人们对自己身体的重新投入,实际上是一类有效的、竞争的、经济的投入,以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对身体的定义,身体在某种意义上被当成了劳动力,它必须“被解放、获得自由”以便它能够因为生产性目的而被合理地开发。人类对于自我“身体”塑造依据的并不是主体的自主目标,而是一种直接与一个生产及指导性消费的社会编码规则及标准相联系的工具约束。人类身体被一体化、被回收,陷入了以“身体”形态衡量地位和名望的竞争性逻辑之中,而在这种逻辑之中,我们的命运只能是被引导、被塑型、被区分、被编码、被支配。笔者意在以人类对于自我身体的塑造,表达人在大众媒体所营造的社会中被影响和规训的观念。
作品局部
马千叶
MaQianye
个人简历
马千叶
201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2015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本科
2019年保送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写意人物画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晓辉教授
获奖经历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全额奖学金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中央美术学院三好学生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班干部
四次获中央美术学院社会优秀工作奖
温州市“劳动美”展览一等奖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
2019届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三等奖
中央美术学院综合奖学金二等奖
中央美术学院优秀学生作品三等奖
北京市委首都大学、中专院校“先锋杯”竞赛评选“优秀基层团干部”称号
中央美术学院“青春·足迹”主题创作展罗工柳青年集体创作一等奖
中央美术学院“第二届新生画安全”一等奖
参展经历
凝心聚力跟党走——首都职工庆祝建党100周年综合展太庙艺术馆(北京)
全国大学生艺术年度大展——“学院之光”30+30嘉菁英特展(上海)
炎黄艺术馆“迎十九大书画作品展览”(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庆祝党的十九大召开“青春足迹”主题展览(北京)
北京太庙“中国梦·劳动美”作品展(北京)
温州市“劳动美"展览(浙江)
中央美术学院在校生优秀作品展(北京)
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大展(浙江)
中央美术学院第七届“青春·足迹”展览(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第六届“青春足迹”巡回展览(北京)
毕业创作
作品名称:《绮梦》
作品尺寸:150cm×200cm
作品材料:纸本水墨
创作阐述
那些已经远去而日渐朦胧依稀的映像,常能予人以慰藉或感慨。记忆的堆塑交织着现实的切割,在点滴的水墨氤氲之中,驰思遐想,绮梦依旧。
作品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