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也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一件就是我们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3岁。毛主席的逝世让全中国的人民都陷入了悲痛当中,举国上下为之哀悼。
一、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逝世
早在1971年,毛泽东的身体就逐渐衰弱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毛泽东也极少露面。外界无法了解中国内部的真实情况,只能通过一些有限的线索加上自己的猜测,构思一些所谓的信息,从而多次谣传他的死讯,但是都以毛泽东公开露面打破谣言。
外国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始终对毛泽东的生死报以极大的关注。
因为当时处于冷战时期,在60年代,中苏交恶,中国针对当时的世界格局推出奉行了相应的方针政策;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广泛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外媒也很关注毛泽东这位新中国的缔造者领导者逝世后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也关注着谁会接毛泽东的班?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1976年9月9日下午16时以万分悲痛的心情宣布毛泽东的死讯,消息传出后世界震惊了!
各国也没有精力关注其他的事,毛泽东逝世足以让世界为之“暂停”。消息宣布出来后,各国也为他沉痛哀悼。
在他逝世后的10天里,共有123个国家的政府和首脑向中国政府发来了唁电或唁函,105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他们的代表到中国使馆吊唁,53个国家降下半旗。包括联合国总部以历史上罕见的速度在毛泽东逝世当天就降下半旗致哀。
全世界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哀悼这位时代的英雄伟人!毛主席的逝世也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二、世界媒体眼中的毛泽东
因为时区的原因,日本东京时间比北京时间早一个小时。刚刚宣布毛泽东死讯时,当天各大报刊的报纸都已经印刷完毕,为了报道这一消息,日本的各大媒体纷纷出版号外,专题报道毛泽东的死讯。
而且各大媒体的报道也体现出了日本国内对毛泽东的尊重,报道中一律使用的是毛主席或是毛泽东主席。
日本《读卖新闻》国际部长长平野裕撰写的报道专题为《美中苏三国时代之雄---毛主席,卓越的世界战略》;日本共同社称他为二十世纪的英雄,还有日本媒体说:“毛泽东主席在整个波澜壮阔的的中国现代史上,始终是一颗放射出强烈光芒的太阳”。
毛泽东对于日本来说其实是已经结束的一个战场上对手,但还是被毛泽东领袖的魅力折服。在外交领域,他使中国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变得非常卓越。毛泽东也毫不畏惧与美国对峙。
朝鲜战争中,全世界都以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可现实就是强大的美帝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这对日本来说可是不敢想象的,在霸主级别的美帝面前如何能跟他叫板,还能掰下他的两颗牙,让他疼到心里。
这也是毛泽东的战略思维和对胜利的预见性让六十年代时的日本的青年们为这位时代偶像疯狂。所以日本媒体对于毛泽东给出这样的评价也是在情理之中。
看完日本媒体的评价再来看看美国媒体是如何评价的。
消息公布时,正好是美国东部10日凌晨5点,还在睡梦之中。美国广告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三大电视台率先报道了毛泽东去世的消息,电视上也不断播放着毛泽东与尼克松会面的历史性时刻,以及美国总统福特与国务卿基辛格讨论毛泽东逝世的镜头。
美国《纽约时报》对毛泽东的评价是如此说的:“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已经论定。当我们时代的英雄传奇写成时,他将是革命的世纪巨人之一。”
“世纪的巨人”这样的评价一点也不夸张。西方--特别是美国,多年来从未能认识到毛泽东的声望和强大的战略思维。在斯大林的巨大形象从舞台上消失之后,世界才开始认识到毛泽东的成就。
尼克松总统在美国舆论的坚决支持下,于1972年决定飞往北京拜会毛泽东,而不是毛泽东访问尼克松总统。这一事实提供了最后的证据,世界是充分认识到毛泽东所取得的成就。
“世纪的巨人”这个评价是中肯的也是极高的。至少在那个年代也让美国抱着尊敬的态度听取中国的声音。
比北京晚七个小时的巴黎,毛泽东去世消息公布时,正值上午九点,一天工作的开始。
法国被毛泽东去世的消息震动了,各大报纸、电台、电视台、通讯社均以毛泽东去世为头等重要新闻,法国三大电视台纷纷将原本半小时的新闻,延长到一个半小时报道毛泽东去世及法国各界的反响,法国媒体对于毛泽东也是十分关注。
一海之隔的英国,路透社在毛泽东死讯公布后,一小时内就从北京香港发来四份报道。并通告各办事处“需要最高级别对有关毛泽东的反应,尽快速度发回”。
三、漠不关心的老大哥
我们曾经的老大哥苏联对于全世界都在悼念的毛主席显得异常平静,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对毛主席逝世不闻不问的国家,包括苏共领导人对毛主席逝世也是不闻不问,各大报纸也没有相关报道。
《消息报》觉得不能隐瞒如此重要的国际新闻,但迫于政治压力,也只发了一个寥寥数行的报道,一笔带过。
而苏联的一份重要报纸《真理报》更是出现了一篇对中国的具有挑衅意味的文章,文章特别指出,毛主席都逝世了,如果中国不与苏联和解,那么苏联将会采取某些不可逆转的决定。
这种带有威胁语气的论调放出的信号就是,不能顺着我们来就要付出代价,既然毛主席在时我们解决不了,他既然不在了,中国只能妥协。
这就是被中国称作“老大哥”的态度,回想当初苏联对于中国革命的支持,再看这时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不禁让人唏嘘不已,昔日的兄弟亲情,俨然变成了水火不容的对手。那到底是何缘由,令昔日的老大哥这样无情呢?
说到底还是苏联这位肌肉猛男想让中国跟在屁股后边当小弟,不允许让小弟对自己产生任何质疑。
1956年在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后苏联和从前斯大林批判的南斯拉夫建交。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就是对马列主义中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的修改,让中共不悦。
赫鲁晓夫想改变经营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也是中苏交恶的原因,向资本主义靠拢是行不通的。此时,其实可以看出苏联是自己出现了问题。
1958年4月和7月,中国要求苏联提供承诺给予的核武器及核潜艇,帮助中国军事强国,这位“老大哥”可并不心甘情愿的帮助中国成长,苏联提出要在中国领土上建设用在军事的长波电台,和在中国领海和中方组建联合舰队作为交换。
在建设长波电台问题上,毛泽东认为这牵涉主权问题,相当于是中国在帮助苏联,苏联却想“白嫖”,就提出中方出一半资金,苏联出另一半资金和全部技术,但长波电台主权属于中国。
我们共同干这件事,既然在中国的领土上建设,那当然是要是在自己家的名下了,这个要求被苏联拒绝;而组建联合舰队一事,毛泽东认为苏联企图军事控制中国,那是决定不能让步。
中国当时海军十分薄弱,即使组建联合舰队也无能力共享苏联的海岸线,苏联私心太重,对中国更多的是参与却没有实际的帮助。毛泽东后来在回忆这件事时说:“同苏联闹翻是1958年,他们就是想在军事上控制中国,我们不干。”
毛泽东主席在的时候确实能够震住这位“老大哥”,苏联方面也不敢太过强压中国,从侧面也证明了毛主席在与苏联问题上的强硬,国家主权可不容侵犯。
毛泽东去世的消息传到联合国,但是出席联合国海洋会议的42个国家代表中41个相继发言表示哀悼,苏联代表是唯一一个没有发言而且还中途退场的。
只想让我们出力不想让我们沾一丁点的回报,想把中国当成工具,却不想让中国变得强大,只想当成是他们的附庸,苏联这种傲慢态度,让当时的中苏关系冷淡。
其实在苏联的普通民众中有许多人,尤其是一些曾在中国工作过的人,对毛泽东这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怀有深深的敬意,但在当时中苏交恶的政治环境下,他们无法公开表达自己对毛泽东的哀思。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革命领导人,他不仅是一个完全献身的,注重实际的共产党人,也是推动我们中国历史进程的英雄豪杰,他的思想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
尽管他的逝世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但是他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巨大的财富继续影响着我们。毛主席就像是一束光,如今光亮虽然熄灭,但是光的温度却依然感受得到,他也依然活在我们心中。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